序號 |
事 項 名 稱 |
分管領導 |
責任單位 |
2、持續推進創新驅動、改革牽引,全面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,加快構建發展新優勢 |
|||
1 |
啟動新一輪創新型城市建設。 |
陳揚 |
科技局 |
2 |
推進全國“兩創”基地城市示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。 |
陳揚 |
財政局 |
3 |
實施重大科技項目“雙百”工程、“兩化”融合提升工程、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培育工程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45%。 |
陳揚 |
科技局 經信委 |
4 |
推進三大創新板塊建設。 |
陳揚 |
科技局 經信委 農委 高郵市政府 邗江區政府 廣陵區政府 經濟技術開發區 生態科技新城 |
5 |
新開工建設100萬平米科技產業綜合體和眾創空間,入駐企業總數超過1600家。 |
陳揚 |
科技局 |
6 |
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5家。 |
陳揚 |
科技局 |
7 |
新增省級以上“三站三中心”50家。 |
陳揚 |
科技局 發改委 人社局 科協 經信委 |
8 |
持續推進開放創新,探索離岸孵化機制,引進知名高校和企業研創中心30家以上。 |
陳揚 |
科技局 |
9 |
扎實推進“綠揚金鳳”、“英才培育”等重大人才工程,引進100名高層次領軍人才、1000名支柱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10000名基礎性人才。 |
陳揚 |
組織部 (人才辦) 人社局 |
10 |
做大做強市開發區半導體照明產業園等13個特色產業園。 |
陳揚 |
各縣(市、區) 人民政府 經濟技術開發區 商務局 |
11 |
繼續深化南北合作共建,各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承接上海、蘇南億元項目3個以上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各縣(市、區) 人民政府 經濟技術開發區 |
12 |
江都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。 |
陳揚 |
江都區政府 商務局 |
13 |
生態科技新城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。 |
陳揚 |
生態科技新城 科技局 |
14 |
高郵湖西新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。 |
陳揚 |
高郵市政府 科技局 |
15 |
健全市級開發園區考核評價淘汰競爭體系,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、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位次前移,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提升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科技局 |
16 |
鼓勵各地出臺個性化、專業化、精準化的招商引資政策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工商局 |
17 |
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|
18 |
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6個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|
19 |
新引進重大外資并購項目2個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|
20 |
新簽約央企合作工業項目15個。 |
陳揚 |
經信委 |
21 |
實施外貿快進快出戰略,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超過15%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|
22 |
鼓勵企業“走出去”,全市外經營業額同比增長10%。 |
陳揚 |
商務局 |
23 |
爭取10個較大規模的國際會議、賽事和活動來揚舉辦。 |
余珽 |
外辦 體育局 |
24 |
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15%以上。 |
丁一 |
機場公司 |
25 |
繼續推進落實“三去一降一補”重點任務,有序關停、搬遷落后產能和低端劣質企業,削減鋼鐵產能80萬噸。 |
陳揚 |
發改委 經信委 廣陵區政府 |
26 |
深入推進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。 |
陳揚 |
發改委 |
27 |
打造“互聯網+公共服務”平臺體系,加快建設線上線下、虛實一體的政務服務“一張網”。 |
陳揚 |
市政府辦公室 政務辦 經信委 |
28 |
高郵市、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。 |
陳揚 |
高郵市政府 經濟技術開發區 編辦 |
29 |
市級公共衛生、農業、水利等領域推行“一個部門一支隊伍管執法”試點。 |
陳揚 |
編辦 法制辦 |
30 |
儀征市、廣陵區整合組建綜合執法隊伍。 |
陳揚 |
儀征市政府 廣陵區政府 編辦 法制辦 |
31 |
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(新農合)制度,建立“六統一”體系。 |
陳揚 |
人社局 衛計委 |
32 |
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,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。 |
陳揚 |
國資委 |
33 |
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,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。 |
陳揚 |
發改委 財政局 |
34 |
深化公立醫院改革,全面建成運行縣鄉村一體化醫聯體。 |
余珽 |
衛計委 |